(寶雞新聞網 惠耀輝)出生在農村的年輕人,總像一群向往城市的候鳥,仿佛城市就是美好生活的樂土。但在這群候鳥中,卻不乏一些反方向飛的另類,比起城市的美好生活,他們更渴望回到農村、建設農村,齊葉葉和齊昆姐弟就是這樣的“候鳥”。2017年,大學畢業的姐弟兩人先后回到寶雞市陳倉區慕儀鎮齊西村,回到生養自己的土地,也渴望用自己的汗水建設家鄉。
齊葉葉的父親是齊西村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,和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父親也深深影響著齊葉葉和齊昆這對姐弟。
齊葉葉告訴記者,自己還小的時候,父親為了養活一家人,在親戚朋友的幫助下,東拼西湊買了一臺小麥收割機。自此,一年中一大半的時間在全國糧食主產區跑。
“那時候每年4月份去四川,然后去山東、河南,再沿著黃河一路向西,反正就是大半年在割麥的路上”。齊葉葉說,那時候特別期待父親回家,因為父親雖然常年在外忙碌,但每年從甘肅回來的時候都會給自己和弟弟帶燒雞,那燒雞的味道給自己的兒時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憶。
也許是因為年少時與父親聚少離多,齊葉葉對故鄉多了一份別樣的愛戀。在一次與父親的閑聊時,父親隨口一句:“如果一個月見不到你,我難過的就哭了?!边@句話更是在年紀輕輕的齊葉葉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因為常年與農業打交道的關系,父親精通于各種農業機械的修理,弟弟齊昆也喜歡每次看父親修理擺弄農機具,一來二去,這個小伙子對農業的興趣頗深。
姐姐戀家、弟弟熱愛,姐弟倆在大學畢業后沒多久,分別回到家中。開明的父親也不阻攔,那時父親的農業合作社剛剛創立,姐弟倆剛好幫忙。
父親對農業的傾情投入,一直影響著齊葉葉和齊昆姐弟。隨著父親年歲日漸增長,對于合作社的管理逐漸力不從心。姐弟二人的回鄉創業,也讓合作社的發展后繼有人。三人在合作社的管理上分工明確,父親負責技術指導和機具維護,齊葉葉負責對外營銷聯絡,齊昆負責農機操作耕種。
自從姐弟倆回家務農,家里吃飯的時間成為了家庭會議時間,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商議合作社的發展。大到農機購買,小到場地硬化,父親多了左膀右臂,姐弟也有了家庭依托。
在齊葉葉眼里,自己要種的地,和父輩們種的地是截然不同的。許多曾經需要人工勞動的農活,如今都能用現代化科技高效完成。
從2019年開始,齊昆花費15萬元陸陸續續購買了3臺植保無人機,自學成為操作植保無人機的行家里手。相較于自走式噴桿噴霧機1小時作業40到50畝地的工作效率,無人機作業可以達到每小時200到300畝地。對技術的敏感驅使著齊昆不斷更新著設備,也更新著思想。
2017年夏季,連續的降雨天氣讓合作社部分麥子出現霉變,糧食產量造成損失。在家庭會議上父親提出要購買小麥烘干機,家里人起初同意,但在姐弟倆了解情況后卻提出了反對意見。
原來,經過對周邊合作社的走訪,齊葉葉和齊昆發現周邊合作社有的購買了烘干機,可是使用的效果并不理想,造成了設備的閑置。再加上周圍村民也發出質疑,認為夏天溫度高,完全可以利用太陽晾曬小麥,一個烘干機投資幾十萬,利用的頻率并不高,沒必要。
了解情況后,姐弟二人也動搖了,在家庭會議上提出了反對意見。但拗不過倔強的父親,父親說:“夏天的雨說來就來,一陣暴雨下過來,根本來不及收麥子,與其把收成交給天氣,不如交給設備?!弊罱K,姐弟倆沒能說服父親。
在共同經營農場時間,這樣的“磕磕碰碰”時有發生。但就是在這樣的反復討論中,合作社穩步前行。如今,合作社的70多臺農業機械,托管著3萬畝小麥。姐弟倆經營的“家庭農場”里,傳統農業的“古老”氣質消失殆盡。不大的管理室里,電腦操控的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,智慧物聯網監測病蟲害平臺等先進設備一應俱全。這些價值不菲的“新農具”,構成了800畝農田的“中樞神經”,幾何倍地提高著農業生產效率。
回到家鄉務農前,齊葉葉只有一個想法:不能離家遠,要和家人在一起。而現在,在回家6年后,她和弟弟不僅沒有絲毫后悔自己的選擇,反而有一個更大夢想,那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建設好家鄉,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回到故鄉。
編輯:劉慧
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61120180004
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
違法不良信息舉報:0917-3376965 郵箱:baojijb@126.com
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
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-63907150
地址:寶雞市行政中心投資大廈9樓 聯系電話:0917-3376965 郵箱:bjnews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