遇到發熱或一點磕碰,身邊常有人提醒道:“趕緊吃點消炎藥”“要是感染就麻煩了”……
炎癥和感染,是大家經常掛在嘴邊的兩個詞,它們是一回事嗎?消炎藥和抗生素又是什么關系?《生命時報》邀請權威專家為你一一解答,并教你控好身體的炎癥水平。
受訪專家
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藥劑科主任 宋云龍
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、主任醫師 任菁菁
圖片來源:視覺中國
炎癥和感染是啥關系?
簡單來說,兩者不等同,但有一定的因果關系:
感染是由細菌、病毒、真菌、寄生蟲等病原體引起的,感染后可引起炎癥反應;
炎癥不一定都是感染造成的,常見的“感染性炎癥”如病毒性肺炎、細菌性腸炎,“非感染性炎癥”如類風濕性關節炎、血管內皮炎癥等。
構成感染必須具備一個要素,即病原體。而只要能引起組織和細胞損傷的因子,都能引起炎癥。
這些“因子”包括病毒、細菌、真菌等生物因子,強酸、強堿、甲醛等化學因子,或者是DNA損傷、氧化應激反應等自身因素。
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病學中心副主任繆中榮表示,感染是炎癥中的一個類型,而炎癥囊括的范圍更廣。
消炎藥和抗生素又是什么關系?
消炎藥和抗生素,這兩者也不等同。
應對感染,需要根據不同的“病原”采取不同的抗感染藥:
若為病毒感染,要用抗病毒藥物,常見的有阿昔洛韋、更昔洛韋;
若為致病細菌感染,則用抗生素,如阿奇霉素、紅霉素。
抗生素只對細菌、真菌等致病微生物有效,對其他感染(如病毒)及非感染(如退行性關節炎)引起的炎癥無治療作用。
消炎藥,從字面上理解,是指消除炎癥,改善紅、腫、熱、痛等癥狀的藥物。比如布洛芬、雙氯芬酸鈉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非甾體抗炎藥;有時還會用到免疫抑制劑、糖皮質激素等。
不分炎癥類型使用抗生素,直接的后果就是細菌耐藥,甚至導致超級細菌出現,這會讓原本有效的抗生素失效,使機體感染失控危及生命。
痛經、痛風、頭疼、牙疼等情況,都可以服用非甾體抗炎藥,如布洛芬,而非抗生素。
若因為細菌感染出現炎癥,則可用抗生素,使用前一定要咨詢醫生,以確定種類和劑量。
圖片來源:視覺中國
控炎是健康的重要“抓手”
炎癥是一些重大疾病發展中的一環,慢性炎癥往往沒有明顯癥狀,卻像一座積蓄能量的火山,累積到一定程度破壞力就會很大。
控好炎癥是健康管理的一個重要“抓手”,生活中,可以先做好以下幾件事:
1.盡量避免免疫低下
熬夜、長期勞累、久坐不動等都會傷害免疫系統,給病毒細菌可乘之機。遇到感冒、咽喉痛等情況要及時治療,避免炎癥失控。
2.好心情很重要
持續的心理壓力,可能破壞機體調節炎癥的能力。盡量保持積極的態度,每天睡夠7小時,找到適合自己的情緒調節法,必要時求助心理醫生。
3.調“動”抗炎因子
肌肉收縮時,能夠分泌一些細胞因子和分子量較小的肌動蛋白,這些物質進入血液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全身的炎癥反應。
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,不只做有氧運動,還要注意增強肌肉力量,做一些負重練習。
4.遠離有毒物質
少接觸有機溶劑、殺蟲劑、除草劑,每年染發最好不超過兩次,新房充分通風再入住。
5.少吃高熱量食物
常吃高鹽、高油、高熱量的食物會改變腸道菌群,增加腸道通透性,容易導致慢性炎癥。
一些糕點中的反式脂肪酸、燒烤中的糖化終產物,都會加重炎癥反應。
6.吃點“抗炎蔬菜”
中國注冊營養師李園園推薦了兩款有助抗炎的家常菜:
蒸芹菜葉。芹菜葉富含維生素C、胡蘿卜素、硒,它們都具有抗氧化性,有助降低炎癥反應。胡蘿卜纓、榆錢、茼蒿等也都可以蒸著吃。
醋拌紫甘藍。紫甘藍亮麗的紫色來自花青素,抗氧化能力特別強?;ㄇ嗨剡€可抑制產生炎癥(組胺)需要的酶,對過敏、支氣管炎有一定預防作用。
炎癥是很多疾病共同的土壤,改變生活方式可以控制慢性炎癥,但如果是較為嚴重的急性炎癥,要遵醫囑及時治療。(生命時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