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基層,踐“四力”,看振興。5月20—24日,由中華全國農民報協會主辦、陜西農村報社承辦的全媒體調研采訪活動走進陜西省寶雞市。來自全國各地的20多家涉農媒體,深入寶雞市鄉村一線,全面了解當地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、高水平建設現代農業強市的發展成就,挖掘當地在鄉村建設、產業發展、鄉村治理、壯大村集體經濟等方面的做法與成效,展現寶雞聚力繪就農業增效、農村增美、農民增收的嶄新畫卷。 孟夏時節,秦嶺下,渭河旁,沃野良田,麥浪滾滾,豐景如畫。 “我們種下的是小麥,也是風景?!睂氹u市金臺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許維濤說,“目前全區已建成和在建的高標準農田6.88萬畝,有不少田塊成為臨近市民節假日出行的觀光地和打卡地。高標準農田示范建設,為打造現代農業全產業鏈夯實了基礎。” 從保障糧食安全,到加快形成產業體系,再到改善農村人居環境,這些都是為了一個目標——建設一座現代農業強市和特色食品名城。近年來,寶雞市通過實施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行動,聚焦規?;洜I、設施化提效、多元化探索、宜居化建設,全面推動鄉村振興實現新突破,在建設現代農業強市和特色食品名城的道路上穩步向前。2023年,全市農林牧漁及其服務業增加值252.7億元,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.82萬元。 陳倉大地上,一幅幅村美、民富、產業強的振興新圖景,正在這片西部熱土上徐徐展開。 小面皮搟出百億產業鏈 搟面皮是陜西傳統名小吃。很難想象,一碗5元錢的搟面皮的背后,全產業鏈價值竟達百億元。 在盤龍高新區的搟面皮產業園里,從洗面發酵到調味配料,再到包裝配送,整個面皮產業早已實現工業化流程?!翱總鹘y手工制作面皮,已經滿足不了市場消費需求。我們公司研發的搟面皮熟化技術讓產能提高一倍,單機每分鐘能達到60公斤的產量?!标兾麟s八得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高勇介紹。 如今在寶雞,一碗不起眼的小面皮,早已“搟”出了農民增收的大產業。農民在訂單種植小麥過程中,農技人員在施肥、澆水、防治病蟲害等重要環節把關指導,確保小麥品質達到標準要求,企業以高于市場價10%的價格進行收購。為了推動傳統小吃向現代食品工業方向發展,寶雞市印發《搟面皮品牌建設實施方案》,發布搟面皮制作工藝流程標準并申報注冊寶雞搟面皮地理標志產品。如今,從原料種植到生產加工,再到包裝物流,寶雞的搟面皮產業鏈從業人員已超過10萬人。 2023年,金臺區所有的永久基本農田全部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。政府牽線企業通過訂單種植優質小麥2萬畝、油菜1萬畝,促進高標準農田種植的優質主糧原料供給本土化。 “地還是那塊地,但田已不再是那塊田?!痹S維濤說,通過示范田建設,這些地發生了三個變化:一是降低了生產成本,通過實現糧食作物機械化、智能化,增加智能灌溉設施,每畝降低人工費用320元;二是提升了耕地質量1個等級,由過去的旱地變成水澆地,中低產田變成了旱澇保收的穩產田;三是增加了收入,由過去“一年一熟”變成了“一年兩熟”,每畝增收800余元。 為了打造現代農業全產業鏈,金臺區提出了一融引領、兩業并重、三園定位、四區共建、五子“登科”的工作思路和舉措。一融引領即城鄉融合引領發展;兩業并重即產業與就業并重;三園定位即圍繞農業大花園、農村大公園、農民大樂園;四區共建即分片錯位打造勝利塬農文旅商融合特色產業發展區,蟠龍新區三產融合發展區,馬家塬田園綜合體發展區,硤石綠色農業和全域旅游發展區;五子“登科”即豐盈糧袋子、優質菜籃子、時鮮果盤子、扮靚新村子、充實錢匣子。 產業融合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標志,也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重點方向。近年來,寶雞市鄉村產業融合步伐加快。全市建成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,創建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4個,培育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村21個,建成農產品加工園區12個。 金絲銀線繡出幸福生活 流傳于陜北一帶的西秦刺繡,是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,更是當地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瑰寶。 走進千陽縣南寨鎮閆家村刺繡加工車間,各式各樣的香包、臉譜、虎頭鞋、兔子帽等刺繡產品琳瑯滿目,讓人眼花繚亂。繡娘們在隨意聊天中,手里的銀針拖著細長的絲線上下翻飛,將一幅幅活靈活現的圖案繡出了生機與靈動。一件件精湛別致的刺繡產品,既彰顯著傳承千年的工藝魅力,也展現出新時代和美鄉村的幸福生活。 “我們將村委會原來的辦公場所改造成展覽室,陳列的刺繡傳統產品與新研發的產品,集中展示產業帶頭人與經濟實體的發展成果,希望讓更多人了解西秦刺繡的歷史文化?!鼻ш柨h閆家村黨支部書記張青說。 有著“西秦刺繡第一村”美譽的閆家村,是千陽縣重點培育的“八金八銀”村之一。近年來,閆家村立足西秦刺繡非遺文化資源稟賦,通過成立閆家村股份經濟合作社、錦繡緣刺繡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經濟實體,不斷增強村集體經濟實力,為鄉村振興添活力、增動力。 “之前,我在上海一家服裝廠打了15年工,學到了服裝設計的工藝。后來,就想著能回到家鄉做點事兒?!弊鳛橘Y深“繡娘”的金達萊刺繡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海燕告訴記者,她在返鄉創業中,通過改進傳統的刺繡技法,將手工與機械化相結合,讓刺繡實現了“流水線”生產,不但提高了生產效率,而且讓產品質量得到了改善。 “家家有車間,人人當技工”。據介紹,達萊刺繡專業合作社在當地先后培訓帶動了3000多名農民加入刺繡行列。在千陽縣的西秦刺繡產業園里,像這樣的合作社還有很多。 當地通過“協會+合作社+繡娘”的發展模式,引導21個刺繡合作社相繼帶動1.2萬名農村婦女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創業。如今,西秦刺繡已經成為當地留守婦女的重要經濟來源。 近年來,為了將刺繡產業繼續做強,千陽縣廣泛收集整理傳統民間刺繡樣式、技法和代表作品,引入蘇湘粵蜀四大明繡技法,嫁接現代毛絨玩具工藝,進而開發出了民俗文化、擺件玩具、兒童服飾等多個系列200多個新產品。自此,魚形枕走進國家美術博物館被收藏,虎頭枕走上郵票全國發行,虎頭帽走紅冬奧會,西秦刺繡的產品供不應求。 奶山羊引領農民發“羊財” 關山腳下,碧波萬頃,牛羊成群。 走進隴縣秦羊奶畜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,讓人領會到什么叫動物之間的和諧共生。養殖車間里,數百只奶山羊與鴕鳥、孔雀、梅花鹿等動物“搭伙過日子”。 “咱這個養殖場是縣上的研學基地。節假日的時候,會有學生來參觀研學。為了豐富孩子們的體驗感,我們特意為奶山羊們配備了幾個新伙伴?!焙献魃缋硎麻L李博說,“以前孩子們來這里只能看看羊,新鮮勁兒過會兒就沒了。有了這些新伙伴,觀賞性、樂趣性都多了,孩子們特別喜歡?!?/span> 在隴縣,李博算是眾多返鄉創業人員中的佼佼者。從大學畢業后,他看到家鄉奶山羊產業發展的強勁勢頭,毅然決定返鄉創業。從建羊場、學技術、擴規模,他創業路摸爬滾打,終于闖出了名堂:奶山羊存欄量也由剛開始的300多只發展到現在的800多只,單只母羊泌乳量由剛開始的2公斤增加到3公斤多。2023年,合作社總收益達到480萬元。 奶山羊產業是隴縣的一張“金名片”。近年來,這張“金名片”在帶動縣域經濟和富民強村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。 “我們把奶山羊作為全縣首位產業,大力發展‘領頭羊’經濟,聚力打造百億生態乳都,蹚出了一條首位產業賦能縣域經濟、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子?!彪]縣縣長李維芳說。 為了引領群眾發“羊財”,隴縣通過實施百萬只奶山羊發展計劃,建成7個萬只羊場、40個千只羊場、172個適度規模場和家庭牧場,通過基地托養、飼草種植、分戶擴群等利益聯結機制,帶動4860戶群眾養羊種草,戶均實現增收1580元。同時,圍繞養殖、加工、銷售三大核心環節,配套發展飼草、飼料、包材、物流、屠宰等多元業態,相繼引進中糧包材、飛鶴集團等延鏈企業30多家,讓2.4萬人在各產業鏈群中實現就業,羊乳全產業鏈產值達到75億元。 “隴縣堅定實施生態立縣戰略,堅持走生態產業化、產業生態化發展路子,立足資源稟賦,做強綠色經濟,努力將‘綠水青山’轉化為‘金山銀山’。”李維芳說。 在奶山羊產業發展過程中,隴縣積極推動家庭散養向規模化專業化養殖轉變。按照“飼草轉化、奶羊養殖、羊糞加工、綠肥育果”的發展思路,引進有機肥生產企業,推行糞污資源化利用、草畜果循環發展。這不但讓過去散落在鄉間小道上的羊糞不見了,而且讓“羊糞蛋蛋”變成了寶貴的有機肥料。 目前,隴縣23個村建成集體羊場30座,場均年收入達到60多萬元。全縣奶畜產業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23%以上。 精耕細作重塑和美鄉村 寬敞明凈的鄉村道路,設施齊全的文化廣場,錯落有致的農家庭院,碩果累累的果園……從八百里秦川到千里隴源,再到關中平原,目之所及,皆是良田沃野,物豐品特,一派業興民富的振興美景。 2023年以來,寶雞市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“三農”工作的總抓手,深入學習借鑒“千萬工程”經驗,以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為目標,堅持在鄉村內涵和外延上“精耕細作”,重塑農村人居環境,深入推進城鄉融合,不斷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,全力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。 鳳翔區陳村鎮紫荊村在學習借鑒“千萬工程”經驗,推動和美鄉村建設中,依托“屈家山西北野戰軍司令部舊址”的紅色文化資源,通過修建教育基地、講好紅色故事、舉辦紀念活動等方式,使紅色文化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精神動力。該村通過探索“黨總支+合作社+基地+農戶”模式,流轉土地1580畝,倒茬種植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,打造文旅融合區。2023年,村集體收入107萬元,村民人均綜合收入達2.2萬元。通過組建宣講團,配合當地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,讓黨的理論政策“飛入尋常百姓家”。 千陽縣張家塬鎮寶豐村首創的“新風銀行”治理模式,有效調配了村組事務與文明建設的效能,是寶雞在鄉村振興實踐中的新亮點。在提升群眾“幸福指數”方面,推行村民治理積分制管理辦法,把村民共建共享分作十個方面賦值打分,并將村民日常管理積分情況與村集體經濟收益分紅掛鉤,充分引導村民參與村級事務,有效提升了村民的參與度和“幸福指數”。另外,村集體每年投入120萬元專項用于教育養老補助,徹底解決了農村“一老一少”養老、教育兩大難題,厚植民生底色,涵養文明新風。 學習借鑒“千萬工程”經驗,不但改變了寶雞的鄉村容顏,而且讓不少農村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。 永利村是金臺區的城郊村。6年前,這里因為干旱缺水、交通不便,村民種田只能看天吃飯,以在外務工為主要收入,沒什么集體經濟,發展相對落后。村“兩委”換屆選舉后,新一屆村干部開始思考發展問題。2019年,村里成立了永利村股份經濟合作社,流轉土地1600畝發展村集體經濟,發展設施蔬菜等特色產業。如今,村集體從無收入到年收入200多萬元,吸納了40余名村民固定就業。截至2023年底,累計發放務工工資475萬元,分紅79.2萬元。 “村里的環境衛生和以前比變化太大了,家家戶戶都自覺把房前屋后打掃干凈,村上還有專門的保潔隊?!?0多歲的李洪志大娘告訴記者:“現在的永利村,兩季有花、四季有果。住在這里,別提多幸福了?!?/span> 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有效抓手,深入學習運用“千萬工程”經驗,寶雞市通過動員各方力量、整合各類資源,全力推動村莊凈化、亮化、美化,精耕細作和美鄉村底色,實現了鄉村“顏值”“氣質”雙提升。截至目前,全市累計建成省級美麗宜居示范村105個,市級美麗鄉村示范鎮23個和美麗宜居示范村200個。(中國農村網)
編輯:劉慧
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61120180004
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
違法不良信息舉報:0917-3376965 郵箱:baojijb@126.com
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
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-63907150
地址:寶雞市行政中心投資大廈9樓 聯系電話:0917-3376965 郵箱:bjnews@163.com